重慶樂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重慶 渝ICP備18009119號
電話: 023-68886157
聯系郵箱:cqlbhb@163.com
聯系地址:重慶市九龍坡科園一路未來大廈
新聞資訊
NEWS
——
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 -- 目前國內對河道整治的方式和方法
分類:
行業新聞
作者:
來源:
2018/07/31 17:21
經過國內多方面專家對水生態修復的研究和實踐,一批水生態修復的實例已經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。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十種做法。
一、減少外污染源,消除黑臭是修復水生態的前提條件,這次調查發現有幾種比較簡單實用的做法值得推廣。
1、用“串糖葫蘆”的形式沿河道兩岸截污
這一方式不失為一種比較實用的辦法。截流綠化,成為沿河一景,增加了居民滿意度。
2、三級化糞池的臨時措施,減輕河道污染負荷
上海城市化的快速發展,難免有一些地區城市排水系統跟不上建設。專家在完善原農村一家一戶三級化糞池的基礎上,沿河排管,把污水收集到一個新建的臨時三級化糞池,生活污水經過兩次三級化糞池的沉淀處理,污染濃度大大降低。這一做法已經基本消除了長期困擾村民的黑臭,深受村民的歡迎,對附近沒有污水收集系統地區的黑臭河道整治有一定的借鑒作用。
3、采取多種方法溝通水系,調活水體
在河網地區按照“以動制靜、以清釋污、以枯補豐、改善水質”的要求調活水體,也是解決水體黑臭的一條重要和必要的途徑,實踐結果證明這種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。
二、利用生物治理的手段,通過消化內污染源,以達到消除黑臭并進一步提高水質的目的,在一些相對封閉的水體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。
1、利用生態浮床技術治理污染河道
生態浮床技術是在水面上用泡沫塑料搭建浮床,種植經過專門篩選和培育的植物,以達到凈化水質和美化水域景觀的目的,在陸地種植的糧食、花卉、蔬菜等陸生植物生長到了自然水域的水面上。
2、利用復合酶技術治理污染河道
復合酶技術是在水底噴灑一種含有多種生物酶、非高子型表面活性劑、營養成分及蛋白質的濃縮液體,以促進有機物在水體中的乳化和溶解,并刺激和加速微生物的生化反應,達到凈化污染水體的目的。
3、利用微生物技術治理污染河道
微生物技術是在水體中投放經過培養和篩選的好氧、兼氧和厭氧微生物菌群,通過微生物的呼吸發酵,將有機物等容易造成水體黑臭的物質迅速分解成CO2 和H2O或轉化成無害物質,使污染的水體得以凈化。
4、利用曝氣充氧技術治理污染河道
曝氣充氧技術是在生物治理的同時輔助采取在水體中曝氧,可以提高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能力,從而加速水體的凈化。
三、在河道整治中創造條件,實現水邊、水中、水底的生物多樣性,逐步修復水生態,通過生物鏈的作用,消化和吸收內外污染源,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。
1、建設和恢復自然型岸邊,創造水邊生物多樣性的實踐
建設和恢復自然型岸邊就是在河道整治和建設水環境時,不用和少用硬質材料,盡一切可能采用自然型的護坡,創造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生長環境。
2、水中生物多樣性的實踐
水中生物多樣性就是在水中種植水生植物和放養各種水生動物,以修補水中的生物鏈,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。
3、營造水下森林的實踐
營造水下森林的實踐就是構建以黑藻、伊樂藻、金魚藻、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睡蓮等為主的水生植被,以吸收和轉化水中和底泥內的營養物,輔之于構建水生動物種群,維護生態平衡,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。
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 -- 目前國內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結合狀況
生物多樣性是水生態修復的關鍵,在調查和考察的水域和水體中總體上生物多樣性不夠,真正能恢復起水中生物鏈的不多,大部分都靠人為外加某種微生物、復合酶或強化一些植物的繁殖生長來消除黑臭和提高水體質量。應該說,開始治理時采取這些措施是必要的,效果也是明顯的;但長期這樣下去是沒有發展前途的,也不符合上海河道治理的實際情況。水生態的修復要立足在水中生物鏈的恢復上,不能把河道水生態的修復視作是污水處理過程,也不能把提高水體質量看成是自來水凈化過程。
水生態修復是科學性很強,又非常復雜的一項工作。其中,水生態修復的階段,水生態修復的原理,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,不同生物種群對不同河道水體的針對性、適應性,形成生物鏈的生物種群搭配及有沒有負面影響等問題,還需要在理論上研究明確,實踐中探索論證。
水生態修復是一項新的工作,在實施水生態修復的同時,要加強管理。東上澳塘99年治理后沒有堅持下去就是一個教訓,戰斗港也是個實例,管理跟不上是個通病。對水生植物要春種、夏管、秋收、冬藏,水中的動物要經常觀察,合理放養,并都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;同時,還要要加強水質的監測。
據了解和分析,目前水生態修復的成本普遍太高,少則每方3元人民幣,多則每方20元人民幣,一般要5至7元人民幣,一萬立方米左右的水域加上維護費,一年的治理費用要幾十萬,甚至更高,比自來水費和污水治理費不相上下,大大超過了當前社會和單位的承受能力。要推動和發展水生態修復,必須走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??傊?,長期依靠投放微生物和復合酶來凈化水體不是長久之計,依靠水處理裝置來維護一汪清水也是沒有多大發展前途的,以很高的價格、很大的投入來提高水體質量是難以承受的。
上海的水環境治理取得了進步,據公布的2003年水資源公報反映,對全市16條主要骨干河道的監測評價,Ⅱ、Ⅲ類水斷面占13.1%,Ⅳ類水斷面占28.7%,Ⅴ類和劣于Ⅴ類水斷面占58.2%,與2002年相比Ⅱ、Ⅲ類水增加了2.9個百分點,Ⅳ類水斷面增加了12.7個百分點,Ⅴ類和劣于Ⅴ類水斷面減少了15.6個百分點,全市河、湖水體質量明顯提高。在新的形勢下,社會各方面對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,水生態的修復放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。我們應該共同努力,為逐步修復水生態,提高河、湖水體的的自凈能力,作出應有的貢獻。
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運用
下一篇: